-
怎样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的孩子上三年级,语文和记忆力都很好,但是数学的理解力好像迟钝一些,很容易的题目,要讲半天,好像不开窍似的。平时做事情反应也很快,但是明显感到不走脑子,不想后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显得很幼稚。我们不明白他是聪明还是愚笨,该怎么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
发布时间:2006-12-28 -
让孩子保持快乐的能力和智慧
女儿一直很想学舞蹈,于是就去少年宫参加了一个“艺术舞蹈”兴趣班。 因为女儿参加兴趣班,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很多妈妈,这些妈妈们碰面就是谈孩子的学习,语气中多半是赌气,没有欣赏,嘴里说的,多半是“笨”、“操心”、“烦人”、“不懂事”、“就知道贪玩”一类的话语。 育儿在她们的眼里与心里似乎没有一丝快乐与享受,只有付出,只有奉献,只有牺牲。...
发布时间:2006-12-28 -
让孩子有说谢谢的机会
听朋友说起她曾碰到的一件尴尬事。 那天下午,她去美术学校接学画画的儿子,因为有事耽搁,迟到了几分钟。当时教室里,只剩下她儿子和一个小女孩在焦急等待家长来接他们。 看到妈妈走进教室,她儿子欢呼着站起来,扑到了她怀里,撒了阵娇,就向门外走去。走到教室门前,他忽然拉着妈妈的手站住了,回过头,看了看仍坐在原处的小女孩。小女孩正...
发布时间:2006-12-28 -
你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我一直在心中埋藏着这样的一句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你对孩子说过‘谢谢’了吗?”此话缘于几年前的“六
发布时间:2006-12-28 -
善待青少年的第二反抗期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十五六岁的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且能持续2-3年。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种“作对”现象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十分明显,常把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心理学上把青少年这段时期称为“第二反抗期”。要正确对待子女的这段“第二反抗期”,父母应该做到一方面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对...
发布时间:2006-12-28 -
让英雄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孩子们会去模仿能够克服任何障碍的无所畏惧的超级英雄。然而当孩子们开始跳跃和翻筋斗时,大人总是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或者惧怕孩子们在不适当的时候模仿如此行为。 要记住,这种类型的扮演活动给了孩子们面对他们惧怕和显示身体能力的机会。在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超级英雄扮演”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教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06-12-27 -
他们不是特殊的孩子
“家庭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个人组成的家庭、丁克家庭、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单亲家庭的比例并不小,所以不应该看作是家庭的特殊形态。”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熊少研认为,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把他们看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熊少研也强调,他们在调研与心理咨询的工作当中也发现,在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中...
发布时间:2006-12-27 -
孩子缠人是有心理原因的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其实,孩子缠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发布时间:2006-12-27 -
告诉孩子一个道理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特强,越是不让他碰的东西他越要碰。 比如剪刀放在桌上,当孩子伸手去拿时,大人一声:不许拿。他会赶紧缩回手去。可当大人离开时,他会马上把剪刀翻出来玩。比如电熨斗放在桌上,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电熨斗绝对不能碰!可孩子偏偏喜欢在电熨斗旁转来转去,大人一不注意,孩子就伸手去摸一摸。 再比如,孩子对家里壁橱的下层不...
发布时间:2006-12-27 -
关心孩子的“同辈群体”关系
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儿童心理发展专家雷特指出,从儿童早期阶段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出现的问题,可预测儿童日后在人群中的适应情形。他提醒父母关心孩子的“同辈群体”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两种行为倾向: 1、孩子在儿童的同辈群体中,是否经常表现得畏缩或被群体忽视?如是,表明儿童不易打入社会关系,易变得孤独、自卑,可能造成以后逃...
发布时间:2006-12-27 -
孩子的坏行为也许存在生理方面的因素
极少数的小孩在很小时就开始出现反社会的行为:破坏财物,残酷地对待动物,甚至因为打架被学校开除。一些科学家认为,部分麻烦制造者之所以走上歧途,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某种缺陷性的生理反应。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具有顽固侵略性行为的男孩子身上,应激激素的水平都较低。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线索,表明顽固性的反社会行为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例如...
发布时间:2006-12-27 -
父母意识
有关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先前的研究者大多关注父母的育儿态度与教养方式对个性形成的影响,认为儿童的个性与父母的育儿态度及教养方式关系密切。普遍为人们所认同的结果有: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的权威型父母,有助于孩子形成自信、知足、独立、爱探索、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滥用家长职权的专...
发布时间:2006-12-27 -
激发需求,巧治"顶牛"
在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和父母“顶牛”,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有个叫爱默生的和他的儿子打算把一头牛赶进牛棚。尽管父子俩用足力气,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但这头牛就是不肯进去。这时,他家的一个女仆走过来,把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轻松地把小牛引入牛棚。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爱默生只想到自已的需要,而没有想到小...
发布时间:2006-12-27 -
家庭应该有一些必须的忌语
家庭应该有一些必须的忌语,这样的话是不能说出口的,无论是多么气不可耐,或只是无意之间的随口流露。并不是到了家里关起门来,就可以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如同进了澡堂子一般可以脱个精光,毫无遮拦,雨打芭蕉一样什么话都可以泼洒出来的。 比如夫妻之间最忌的是“当初我真是瞎了眼,找上你我算是倒了一辈子霉!”之类悔不该当初的话。即使你真...
发布时间:2006-12-27 -
独生子女教育法
独生子女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有优越感,能克服寂寞,具有独创性。同时,独生子女也给人自私、不合群等印象。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姊妹,因此,父母亲不妨多带孩子与亲戚朋友的小孩相处,甚至可以带他们到公园或公共场所认识新朋友,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友谊。 此外,父母不必过于担心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因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发布时间:2006-12-27 -
教孩子坐马桶6点建议
许多父母发现,看似简单的坐马桶,让孩子学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朱莉
发布时间:2006-12-26 -
解读孩子的调皮捣蛋
孩子“自我主张”、“调皮捣蛋”等表现是很正常的,却有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以打骂相向,结果致使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心灵的发育过程。 0岁-3个月建立与母亲间的愉快关系和语言的发育基础 在出生后两个月左右婴儿便有了第一次的微笑,有人把它比喻成“召唤妈妈的微笑”。母亲对婴儿的这种微笑...
发布时间:2006-12-26 -
九种让父母担心的行为问题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怕生、爱模仿、逆反、喜欢和大人作对等种种日常行为,常让父母困惑和措手不及: 好网网友壹壹妈咪: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3月份时就送宝宝入园,虽然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也说她很听话,可是回到家里却是相反的情况。要大小便时已经会叫了,也会自己去坐便盆,可这一阵子尿尿时却不愿意叫人,而是站着拉;更坏的,她居然学...
发布时间:2006-12-26 -
孩子的独立性,越大越是要珍惜
孩子在3-4岁以后,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父母不让他干的,他又按着自己的主意去干。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称为儿童的第一反抗期,这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理也在逐渐发育成熟,他们从对父母的依赖到日趋独立,这个过程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较为混乱,既有独立的...
发布时间:2006-12-26 -
反抗是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
东东两岁半了,以前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可爱宝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发脾气,仿佛任何事都要满足他的愿望,不然就发犟、吵闹!一次洗好澡后,他仍然坐在浴盆里玩水,妈妈考虑到天气已转凉要把他抱起来穿衣,可东东还未尽兴,试了几次后还不肯起来。于是妈妈硬抱起他,没想到"风暴" 来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哭特哭了半个多小...
发布时间:2006-12-26